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,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,同样也离不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积极参与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上、在农村的开发性扶贫上,民营企业大有可为。
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,是民营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,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,民营企业家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首批获益者,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,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。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》中指出,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,农业基础设施脆弱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,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仍然是工业化、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。新农村建设,为民营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,反哺社会、实践先富带后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。
从这个意义上说,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,是民营企业能否承担其社会责任的试金石,不能当作一项政治任务,不能搞强迫命令,更不应该搞杀富济贫。
9
7
4
8
:
除扶贫开发之外,用市场化的手段参与农村的产业开发与建设,应该是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形式。在这方面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》为民营企业指出了方向。例如,运用新机制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,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,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,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,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,参与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、动植物疫病防控、
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、推广,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,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,入市农产品的质量等级化、包装规格化,农产品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等,培育一批竞争力、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;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“订单农业”,推广秸秆气化、固化成型、发电、养畜等技术,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,培育生物质产业,以及生产节电、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等方面,民营企业都可以找到发展的新机遇。(转载于《人民网》)
除扶贫开发之外,用市场化的手段参与农村的产业开发与建设,应该是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形式。在这方面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》为民营企业指出了方向。例如,运用新机制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,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,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,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,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,参与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、动植物疫病防控、
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、推广,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,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,入市农产品的质量等级化、包装规格化,农产品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等,培育一批竞争力、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;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“订单农业”,推广秸秆气化、固化成型、发电、养畜等技术,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,培育生物质产业,以及生产节电、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等方面,民营企业都可以找到发展的新机遇。(转载于《人民网》)